中国画魂——记著名画家王西京

2018-08-16 12:04:54 djx526 164

王西京简介:1946年8月生于西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市场联盟副主席、陕西文联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术家协会主席,兼任西北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教授,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西京曾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计4600多幅。出版《王西京画集》、《王西京作品辑》、《中国历史人物画传》、《无产阶级革命家肖像画技法研究》、《当代著名人物画家王西京》、《王西京的中国画艺术》等作品集、论文集、录像带等计50多种。在国内外大型画展中获大奖20余次,2000年获日本政府“国际阿卡得密奖”和“教育文化勋章”,2002年荣获汉城国际书画大展“国际贡献奖”。2005年获“法国国家美术沙龙特别奖”。

王西京曾先后在新加坡、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美国、韩国、泰国等国家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成功举办画展30多次,并多次出访讲学,蜚声海外,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并被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泰国东方画院聘为课座教授,在对外交流中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是我国当代画坛成就卓越,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画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如何向前发展,是继续延续本民族的绘画传统,还是广泛吸收外来的艺术观念与艺术营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然当今的中国画界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但也存在着某些无序的状态。王西京先生的人物画作品及其创作实践,或许对我们不无启示。

王西京的人物画创作开始于连环画与插图,这与他在《西安日报》做编辑、记者的经历不无关系。20来岁时,王西京就发表了大量的作品,《越南女英雄》、《延安新春》、《踏遍青山人未老》、《闪光的青春》等,较早暂露出了他的艺术才华。

1980年前后,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从全国各地抽调著名画家赴京作画时,王西京也在被邀请之列。

对于王西京来说,这使他的眼界大开,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有了更大提升,从而焕发出更加高昂的创作欲望与激情,其间他的作品不断参加国内外展览,并频频获奖。

1983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画坛新秀王西京》的专题片在全国放映,提高了王西京的知名度,其后,又多次被邀请至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进行文化交流、办展、讲学,让他成为陕西省、西安市家喻户晓的人物。1985年,西安画院成立,他被任命为画院院长。这时,王西京还不到四十岁,堪称是少年成名。

在绘画技法方面,王西京既有在学校培养的素描和速写方面的造型能力,又具有线描和笔墨方面的书写功夫。他在创作现代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肖像,或重大的历史题材时,基本上采用的是写实手法;而在创作历史人物和诗意词意的题材时,则用的是写意的手法。1984年王西京为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而创作的《远去的足音》,描写的是戊戌变法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义的悲壮场景,这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主题思想要求这样的作品,必须有一定的分量。王西京精心描绘、细微刻画了六位先烈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面部表情,在着重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采取的纪念碑雕塑一般的画面结构,强烈的黑白对比,大笔墨垂直线条的运用,体现出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悲壮气氛。这件作品先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随后又参加了2000年中国美协举办的“百年中国画展”,并被收入多种画集画册,也成为王西京的代表作之一。

2004年春天,欣逢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应毛主席纪念堂之邀,王西京创作了一幅3米高、6.5米长的小平同志的巨幅肖像,题目为《春潮》。小平同志的形象,也是运用了油画一般的写实手法。背景则是大海的波涛,冲天的巨浪,展翅飞翔的海鸥,惊涛拍岸,更显衬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雄才大略、从容不迫的伟人风采。这幅画手法虽然是写实的,意境却是深刻绵长的。这虽然是一幅肖像画,但它所描写的人物体现的主题却是非常重大的。

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是关系到我国13亿人民命运的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所以这幅肖像就具有了重大历史题材的性质。中央把这一带有政治性的任务交给王西京,说明了领导对画家的信任。王西京数易其稿,精心构思,圆满地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又一次展示了他的创作实力。在此之前,王西京还创作了《人民领袖》(毛泽东肖像)、《愿世界都和平》(宋庆龄肖像)、《周恩来总理》、《陈毅诗意》以及李大钊、鲁迅、于右任等著名人物的肖像,每一幅都是栩栩如生,生动传神,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的好作品。

在坚持写实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王西京又能放笔直扫,挥洒自如地表现古代文人、神话传说、唐人诗意等多样化的题材。从在校学习时,王西京就对以线为造型基础的中国人物画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体会。1995年“王西京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巨幅白描《大千观荷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工笔白描的基础上,王西京更能放笔写意,他用大泼墨画的钟馗像(包括钟馗嫁妹、斩鬼、醉酒等)题材,笔墨极其狂纵豪放,淋漓酣畅。

多年来,王西京根据各种场合、各种需要创作的古装人物画达数千幅。“熟能生巧”,使他的画笔龙飞凤舞,白描、线描加泼墨的画法日益纯熟,通常是人物用线描,配景用泼墨,互相比衬相得益彰。王西京笔下的题材相当广泛,上至《诗经》、《楚辞》,下至唐诗宋词、历代文人、英雄豪杰,可以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意境深邃而隽永。

王西京自幼在西安长大,对这一片故土怀有深厚情感。作为十三朝的古都,西安这个地方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王西京以唐诗为题材的人物画作就特别多,画得也特别好,最拿手的是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千姿百态的杨贵妃,在他笔下活灵活现。他的画幅,无论是白描、重彩、长卷、斗方,都能匠心独具,超越群伦,深受国内外观众和收藏鉴赏家的欢迎。

在传统绘画中,仕女画是一个重要门类,但王西京笔下的仕女,与前人大不相同,他更多的是受仁伯年的影响,又糅合了自己的特点。他画的虽然是古装人物,但从画面的情调和活泼多样的笔法,却明显的体现出某种现代感,决不感到迂腐陈旧。而且,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更是王西京笔下的最爱。

当代的画家与古代的画家,常有血脉相连感情会通之处。只有在表现古装人物、文人雅士之际,王西京的笔墨才能真正放开,如云龙入海,天马行空,体现出王西京绘画与艺术的真水平。

如今,王西京担任西安画院院长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个画院办得有声有色。其间他应邀访问过许多国家,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出版过多种画集。他在从事艺术创作与学术活动的同时,带领西安院内院外的众多画家共同前进。去年八月,在纪念西安画院成立20周年之际,王西京写下了如下一段话:“西安是中国西部一块肥沃丰厚的艺术宝地,这里的黄土下遮埋着自原始社会以来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及历朝的文化。西安画院诸位画家独得黄土文化的滋养,执著专研锐意求新,融身于生活中把从客观世界中得来的感受,经过情与景会、意与象通的陶冶,化为情思,浚为灵性,从不同角度探觅新的艺术天地,开拓和拓宽各自的艺术道路,呈现着多彩的才情风貌。”这段话,既是对画院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他本人创作生涯的阐述。 

 “情与景会,意与象通”这八个字,道出了中国画艺术的真谛。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著名评论家 刘龙庭

三次大气的展览

同样是展览,但每次展出却大不相同,最让人难忘的要数以下几次画展。在2004年8月的青海省美术展览馆的西安中国画院画展引起了青海省政府领导、艺术界人士的高度重视,青海省旅游局和政府更是把西安中国画院的青海展览看做是宣传青海、促进招商引资的大动作。在展览馆前,红地毯长达百米迎接画家们的到来。不知情的人都在猜测:西安中国画院究竟对青海做了什么贡献,为何受到如此高档的礼遇?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王西京院长带领下的西安中国画院十年间的七次青海行。画家们的脚步遍布到青海省果落、格尔木、海西洲、循化县等地市区县。画家们用手中的画笔勾勒了一幅幅反映青海风光的作品、反映青海人奋斗奉献的图画、反映保护环境的赞歌都汇聚成为民族团结的进行曲。

2005年8月1日,是西安中国画院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在西安陕西省美术馆、美术家画廊、同时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也是在这次大型纪念仪式上,在全国艺术界人士的鼓励下,王西京院长把在首都举办汇报画展的计划提到日程上。西安的展览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追求精益求精的他打算再过几年,但是喜欢西北画风的北京艺术家极力邀请,所以有了这次11月19日的西安中国画院晋京展。

2005年11月19日,北京炎黄艺术馆内西安中国画院成立二十周年进京作品展览如期举行。一排排的花篮伫立在艺术馆门前,一幅“长安文化京华同辉、汉唐艺术晋京献礼”的条幅在暗示西安和北京艺术界的渊源。上午10点,国家有关部门的30多位领导和首都艺术界众多知名人士如期参加了开幕式。人群中西安中国画院王西京院长穿梭来往亲自为来宾引路,他对画院的此次进京画展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隆重的展览也是西安中国画院画家携绘画作品首次在北京集体亮相。在著名主持人罗京介绍完来宾名单后,王西京院长走上前致辞,身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无数次在重大场合代表人民举手表决;并且身为全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在世界各地举办过无数次画展的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面对首都各界同仁一时间突然默默无言,没有寒暄没有太多华彩的乐章,他简单真挚地感谢大家的光临,就宣布画展开幕。

次后,王西京带领中国画院画家先后在法国、韩国、中国台湾,深圳等地举行了大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