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国画院建院30周年作品展开展

2015-08-05 12:21:34 djx526 133

2015年8月1日,由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西安中国画院、半坡国际艺术区联合主办的“西安中国画院建院30周年作品展”在壹空间正式开幕。

原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安启元,原陕西省人大主任李溪溥、副主任崔林涛等老领导及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吴丰宽、副主席、秘书长黄道峻,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锐、文艺处处长刘军、西安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处长杨居礼、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家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吕峻涛、陕西省美协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及画院画家、各界书画爱好者等500余人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今天是西安中国画院建院30周年纪念日,对于多年来一直关注和支持画院事业的各界朋友而言,对于30年风雨患难、和衷共济的全体画院同仁而言,建院30周年,无疑是具有情感系念和特殊意义的时刻,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老领导、老同志、老朋友,你们都是画院事业发展的支持者和见证者,当年,如果没有你们的关爱和支持,画院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繁荣与兴旺。”开幕式上,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首先致辞对众嘉宾表示谢意,同时还表示,有长安文化精神的薪火传承,有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明灯指引,有文化强省目标的历史责任,有大家的厚爱和呵护,有画院同仁的齐心协力,执着不移的追求,西安中国画院一定会伴随着陕西美术的全面复兴步入一个更为绚丽灿烂的新时代。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吕峻涛在致辞中提到三十年来西安中国画院在王西京院长及其同仁的艰苦努力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成为集创作、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具有一定实力的专业美术团体之一。他说:“三十年来,西安中国画院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造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坚持组织动员画家深入生活深入基层,远赴青海新疆等全国各地写生办展,同时还组织画家走出国门,在欧亚各国办展、交流。积极组织画家参与文化惠民、扶贫帮困活动,形成了团结、务实、奉献的工作作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王西京院长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任委员这五年来坚持以建设文化强省为己任,无私奉献,不懈努力,举办了以长安精神为主题的国画系列展等大型活动,使陕西美术推向新高度。这三十年是不平凡的三十年,开拓奋进的三十年,是美术创作水平大步提升的三十年。”

西安市文化广电出版局艺术处处长杨居礼在致辞中说到:“西安中国画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队伍不断壮大。作品不但在国内举办画展还多次走出国门,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王西京院长及同仁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他希望艺术家们能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使作品从高原走向高峰。

著名画家、陕西省美协创联部主任巨石认为这次作品展全方位的展示了西安中国画院30年来在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西安中国画院经历过长足发展后已经成为中国省市级画院中有实力,有创新意识的艺术组织。画院先后在全国举办了数十次巡回展览,并在欧亚地区展出,为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以长安画派为旗帜的陕西国画界,在当下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不辱使命,担当时代责任,创新发展实践。他还预祝西安中国画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馆长罗宁作为陕西美术工作者中的一员对西安中国画院取得今天的成绩感到非常的荣幸和自豪。他在采访中总结了西安中国画院的三个特点:第一、弘扬传统中国画精髓,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参与公益事业。第二、学术立院,把对中国画的探求和追求融入到工作当中去。第三、开门办院,对所有热爱中国画、有造诣的画家都能广泛吸纳,对传统文化的提高到普及做出了实质性工作,也为画院的体制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西安中国画院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应该说有太多的感慨。作为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的王西京必然是感触最深的人。他在采访中对记者说到:“众所周知,西安中国画院是一个国办画院。白手起家、一无所有开始创院。经过数年努力,汇聚了西安一大批有作为的艺术家。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成为了西安的文化名片,创作了艺术大量的精品,成就了一批画家,培养了一批新人。在文艺体制改革中创新机制,摸索到了国办画院怎样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培养了一大批创作、管理、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好奠基工作。在众多社会公益事业中做出了成绩,让陕西的艺术家把为人民服务转换成为自觉意识。当然荣誉都属于过去,一切都得从头再来。”最后王西京院长对西安中国画院的三十年作出了总结,这是创业发展的三十年,是不断历练成熟的三十年。是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三十年。

著名策展人焦维明先生谈到西安中国画院走过这的三十年时表示画院在学术上从无到有,直到现在形成了一个硕果累累的大团队。画家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给了社会应有的回报,真正把艺术服务于人民,是奉献精神支撑了西安中国画院。

本次展览分半坡国际艺术区.壹空间及西咸国际美术城美术馆2个展区,分别展出了西安中国画院200余位画家的近300余幅精品力作。题材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多种水墨表现形式,内容包括了美丽西安、丝路文明、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主题。此次画展代表了西安中国画院的综合创作实力,展示了画院画家超强的凝聚力与极高的艺术表现水准,是画院30年创作经验积累的一次汇报展。

当天,在画展开幕式结束后举办了作品座谈会,王西京、张杲、马继忠、王犇、高民生、宋国琦、万鼎、王保安、杨季等100余位艺术家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大家就此次画展及西安中国画院的成长与发展做了热烈的讨论。

记者了解到,西安中国画院历经30年风雨沧桑一路走来,完成了一系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草创到完备,从理念到现实的嬗变和飞跃。画院的同仁们在不懈的追求中跋涉行进,殚精竭虑追寻着复兴西安文化的梦想,追寻着自然的大美、人生的真谛和民族艺术的生命精神,通过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学术建设、产业拓展,通过西部采风、全国巡展和国际交流,在贴近生活、服务人民、在与时代与世界的交汇融通中审视和丰富自我,逐渐形成了团结、开放、精艺、奉献的立院宗旨及坚定、自信、求实、包容的团队作风,从而见证着一代人民的文艺工作者崇高的文化使命与精神风貌。

据悉,本次画展将持续至8月10日。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三十年感怀与感恩

王犇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回想五年前的今天,我们画院正在为陕南、舟曲灾区赈灾义卖;十年前的今天,王院长的巨作《春潮》捐赠及首发式正在北京举行;二十年前的今天,画院首次踏上青海这片神奇的土地;三十年前的今天,画院的前辈们正在简陋的社会路的民房里为创建西安中国画院谋划未来。

这些辉煌岁月的片段,有些是笔者有幸参与见证的,没有亲历的多数是王西京,江文湛等创业者用心血打造出来的历史。功名尘与土、征途云伴月,感怀30年画院发展历程,呈现出的是三个时间段的辉煌:

第一阶段为八十年代中的创业期。在改革开放、文化初显多元繁荣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画院纷纷诞生,我们的建院元老们,就在顽强求索着创建画院之路。1985年,作为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的王西京提出了创办西安中国画院的设想,欲在全国第一个推行“自筹资金、开门办院”的理念,创新体制,广纳人才,增强活力。

创业的路是艰难的,筹建画院谈何容易。个中甘苦,相信每一个老画院人都有着深刻的体会:1985年8月1日画院宣告成立时,房无一间,钱无一文,没有一个编制。20多位画家挤在社会路借来的一间小屋内,群情激昂地踏上了实现梦想的征程。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个新的需要翻越的雪山和草地!为了获得建院批准手续和筹措资金,他们上日本、下南洋,往返北京四十多趟,为了选择合适的院址,王西京和他的老哥们刘原生,张湘华等骑着自行车奔波市区及城郊四十多处踏勘选点,之后办理征地手续,为了征地让村上盖个图章,他曾拼了命一口气喝下整瓶西凤酒!回首往事,一幅幅鲜活平凡而充满激情的画面便在我们的眼前浮现。贾汉同、单福泽、赵蓉、李金考等在市政配套、规划审批、施工监理上跑前跑后,为了节省资金王西京亲自赴佛山去选择建筑材料,创业者们给相关部门画的人情画要用麻袋计!对这些醉心丹青的画家来说,的确是一种折磨与历练,他们既要忙于奔波画院筹建的诸多事务,还要抽出时间搞创作。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王西京的代表作《远去的足音》、《无产阶级革命家肖像组画》系列,就是在那个艰苦而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完成的。

从1985年筹备策划到1990年画院大楼建成装修并交付使用,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从社会路到北院门再到含光路,一座七千多平米的办公大楼终于拔地而起,矗立在西安的南郊,一举结束了西安这个文化古城没有专业绘画创作单位的局面,书写了白手起家的壮阔创业史诗!在1990年画院落成落成暨聘任第一批画家的大会刚刚结束,王西京累倒了,被送进了医院。

这是西安历史上第一所专业的从事中国画研究、创作、交流于一体的国家文化事业单位,同时画院还拥有包括北院门在内的下属艺术实体,为画院美术事业的开创奠立了基础。北院门144号古民居,原为明末清初一所官宅,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画院历10年艰辛将其修复还原,现已成为西安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所古民居和对外开放的一个旅游景点,并被国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关键词

第二阶段为成长期,从1991年到1999年,在这9年里画院完成了体制建设、队伍建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艺术创作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画院开始三产经营创收以确保画家职工福利与艺术创作,画院开始出人才出作品,开始开门办院广纳贤才,2000年前我们共有院内外画家70余人。画院开始走出去请进来;主办了由马、新、日、美、意等13个国家48名学者和国内131名艺术家参加的"意象艺术国际研讨会",开始坚持年年举办画展或个展、开始赴青海采风写生并把青海作为画院的永久写生基地。在这期间,王西京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连任西安市美协主席并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画展,江文湛、郭敦、张玉民、刘原生、张湘华、刁呈健等老师在这个时期也取得丰硕艺术成果。

图片关键词

第三阶段为成熟辉煌期,从2000年至今15年,画院的各项事业,每年的艺术创作、交流、展览、采风等活动的频率、规模和水准较以往呈阶梯式增长。这个时期是画院新老交替的高峰期,很多老画家纷纷退休。为确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院坚持德才兼备、开门办院、以事业感召、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原则,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引进人才,体制内外相结合,把优秀的新鲜血液集聚到画院的事业中来,实现了平稳过渡交接;形成了现在拥有5名聘任副院长和9名艺委会委员、近260余名老、中、青三代画家相结合的人才梯队,使得我们的队伍更具专业性与蓬勃活力。

图片关键词

为了给画家创造深入生活的条件,王院长先后组织并带领百余名画家,多次赴青海、新疆、西藏、陕南等地采风、从“赴青铸魂”到“赴藏铸魂”,艺术家们悉心体会着存在于严酷的自然环境里本真、壮烈的大美。近年来画院也对印度、尼泊尔、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亚洲文化进行重点考查。在行万里路的同时画家们汲取着分属不同民族地域的多元化的艺术信息与营养,探索和丰富着自己的形式语言。东到杭州、南抵香港、西至喀什、北达呼伦贝尔,祖国有多大我们的足迹就有多远,《青海风情写生汇报展》、《建院二十周年系列展》,《情撼512美术作品大展》,特别是在北京、大连、南昌、珠海、哈尔滨等12个城市的《西安中国画院全国巡回展》在国内美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青海、秦岭、海拉尔、东澳岛,我们的创作采风基地一个个的挂牌而立。日本、法国、印度、俄罗斯,世界有多广我们的舞台就有多广!

图片关键词

服务与奉献社会的意识也是我们多年来坚持与倡导的画院精神,也始终贯穿在画院发展的三个阶段。多年来画院为省市政府外事工作需要及社会各界义务作画近万幅,画家们经常深入部队厂矿农村,辅导业余美术队伍,坚持每年文化下乡进工地进军营,为基层百姓送去精神食粮。一家中央级媒体曾这样评价道:无论是海啸、非典还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陕南泥石流灾害,也不管在藏区的小学还是都市的贫困大学生,社会有难时就有王西京和他的画家团队的身影!30年来画家们捐出的爱心已无法用数字来衡量了!

在这辉煌的15年里,画院年年荣获最佳文化事业单位,院容院貌焕然一新。我院累计举办各类画展学术活动600余次。荣获国内外各类大奖逾千次,出版各类文集、画集画册近万部,并先后接待国内国际知名人士、学术交流团体及参观、访问。学习人员17万余人次。艺术创作更是硕果累累,以全国美展为例:自王西京力作《远去的足音》入选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我院先后有江文湛入选第七届、刁呈健分别入选第七、八届、王犇入选第八届、王西京入选第九届、魏安入选第九届、郑天欣入选第十届、余凡先后入选第十、第十一届、孙宏涛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直至刚刚过去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我院又有张小琴、李玉田、吕书峰、刘长江等画家的作品入选,我院艺委会杨季主任的作品《榜样》更是摘得铜奖。另一项代表我院艺术创作高峰的重大事件就是2013年的金秋时节,王西京院长历时9个月创作的恢弘巨作《黄河,母亲河》完成并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并受到国内学术界高度赞誉。

图片关键词

2010年初陕西省美协换届,王西京院长高票当选主席后,主持领导了众多大手笔、高密度的美术活动与项目,他是要三步并做两步,把拖欠了陕西美术25年的事业尽可能的弥补回来,这5年期间我们画院的工作重心也倾向了全面支持和辅助省美协工作。我院领导及画家们先后参与支持配合的省美协大事有:首届陕西美术奖颁奖盛典、“长安精神”16人展、陕西当代优秀中青年国画家作品提名展、陕西名家美术展播中心、“长安精神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展”、宁陕大秦岭写生基地、陕西人文千年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陕西省美协骊山创作培训中心、前后两届西安国际少儿美术节、备战第12届全国美展并取得丰硕成果、西咸新区西安国际美术城、陕北文安驿文化旅游项目、半坡国际艺术区、第四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等等众多的美术活动。大家可以看到,随着陕西美协在基础建设、资源整合、队伍建设和对外交流等各方面工作的逐渐拓展和深入,随着人才战略与精品战略的果敢推进,陕西美术正呈现出一种令人目不暇接的繁荣局面。作为陕西美术大家庭一员的西安中国画院的画家们,也正以澎湃的激情和才华奋力前行,谱写新的时代乐章。

今天,很多为画院建设发展做出过卓著贡献的,可亲可敬的前辈画家们已两鬓斑白了,有的甚至已离我们远去。但画院不会忘记,时间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他们配得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句名言: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今天,在我们共庆画院3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要给前辈领导画家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与掌声:画院因有了你们的创业奋斗而骄傲,画院也因有了你们的卓越贡献而更辉煌荣耀。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朋友的友情等等。但对于画院这么多年一如既往的付出,也有少数人习以为常,似乎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今天回顾画院的发展历程,就是希望年轻画家职工们饮水思源,要深刻了解我院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热爱我们的事业,热爱我们的画院。此外,画院也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我院就先后培养过好几位画家干部走向了省、市艺术单位的领导岗位。今天的我们像一个温暖大家庭的成员,能在这样良好的平台上一起自由舒畅的研习艺术,我们更应用最佳的工作成效,出最好的作品来珍惜、来感恩。

图片关键词

总结30年的发展历程,成就与辉煌是一代代画院人奋斗、积累,发展、创造得来的,对于荣誉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对于优秀传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面对未来艰巨繁重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要以艺术创作、服务社会为工作重心,这是我们画院的立院之本。

30年来画院的发展历程还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国办画院,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画院的建设之中,要求全院画家职工常怀忧患之心、恪尽兴院之责;坚持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画院管理水平,积极探索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画院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体制保障。

30年来的辉煌历程告诉我们,一个画院艺术精神思想的确立是立院之基石,思想上的统一是全院步调一致面向未来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纲领,深刻领会并贯彻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把王西京思想理论为主线的画院理论体系建设始终落实到我院的艺术创作实践之中,这个理论体系应是:“长安精神、传承创新;精艺勤勉、包容和谐;奉献社会、责任担当”。这是我们画院事业发展中必然产生的重要理论成果,是现在和未来指导画院发展的坐标与精神动力。这个体系也必将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长安画派艺术理论宝库增添新的财富。

如果画家们是水,画院就是容纳百川奔腾的汪洋;如果画家是土,画院就是繁衍万物钟灵的大地。这条路上满布着众多画院前辈坚实的脚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前辈们创下的业绩绝不能在我们这些晚辈的手中没落,因为大家期待画院的发展是持续的。在建院30周年庆典的此刻,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我们会永保前辈留下的谦虚谨慎、兢业务实、团结奋斗的作风,勇于创新,永不僵化,用更多的艺术成果和工作业绩为画院增光添彩,让画院的未来更美好灿烂。  

图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