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丝路考察采风,陕境内圆满成功!

2017-10-20 18:38:01 djx526 134

10月13-16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丝路文明”美术人才培养丝绸之路考察团,继西安考察写生之后,一路向西,先后赴宝鸡、长武、彬县考察学习。我西安中国画院提前认真联络安排考察路线,考察团由画院业务办公室主任孙宏涛任领队、美术考古博士刘天琪学术讲解、左洋任教学助理,一路上得到了沿线文化单位的热情接待,全团学员团结好学,创作热情高涨,交流气氛浓厚,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在接收海量知识信息的同时,又收获了友谊。

10月13日,考察团一行来到宝鸡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学习。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由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大展厅组成,其中仅一级文物多达120余件,包括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等国之重器。青铜器是点燃华夏文明的火光,学员们在青色的光影交错的瞬间,亘越古韵、回望经典,深切的感受到华夏文化的经久魅力。

随后,采风团一行来到石鼓文的发现地,石鼓山进行考察。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为我国最古老的石刻文字,石鼓山现存原鼓拓片和仿制石鼓,是研究大篆艺术的绝佳去处。

宝鸡一行得到当地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宝鸡画院院长张让林、宝鸡展览馆馆长何朝林、宝鸡文理学院艺术院院长王宝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李录成主任陪同学院一起参观并与学员探讨艺术创作。

14日清晨,在绵绵细雨中,采风团来到扶风县,开始对法门寺进行考察。法门寺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约有1700多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其塔下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以及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当日晚,采风团结束宝鸡之行来到乾县,王犇院长一一点评学员的写生作业并结合学员采风的感受,为学员们的创作选题提出意见。在点评到申报周穆王巡游申报者袁贵仁时,王犇院长希望其不仅要借鉴、吸收今天参观的青铜器,也要把明天乾陵及陪葬墓壁画作为考察重点,吸收唐墓壁画中飘逸、灵动的线条,以及对神话故事的表达方法。在看了来自四川省美术馆的学员胡文所绘的法门寺速写后,王犇院长首先肯定了他对艺术的态度,并希望其多研究线条的美感,在后面的收集素材中多用线条记录外形轮廓,并边画边讲为其承担选题“班超”提出构图建议。

15日上午,采风团到达乾陵,首先考察了拥有精美墓室壁画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这三座乾陵陪葬墓。这三座墓中有近百幅描绘唐代贵族起居、生活、娱乐的壁画,是研究唐代服饰、建筑样式以及贵族生活方式的珍贵资料。随后学员们移步乾陵,开始探究大唐高宗李治与女王武则天合葬陵的石刻。华表、翼马、钟离像、驼鸟、64番臣、无字碑等大型石雕120多件,整齐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南峰乳头山遥遥两华里的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沿道而行,仿佛进入了一座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无字碑下刘天琪教授为学员详细讲解了何为大唐气象:这批石刻的雄浑气势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形式高大宏伟,更在于内在精神的深邃与大气,而这种精神气度在乾陵石刻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淌着,一种深邃而强大的精神力量与简洁朴实的雕刻形式相辅相成。无论是雍容华丽的人物还是张扬霸气的动物,都能从它们宏大的体积内感受到一股涌动的力量,而那些流动的线条中又有着音乐般的节奏与韵律。可以说乾陵石刻艺术就是大唐盛世社会风貌的实物佐证。在此感谢乾县唐汗隆酒店鬲军良先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15日下午,采风团前往长武县,参观考察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昭仁寺。寺名系李世民称帝后为纪念在浅水原(今长武附近)大战中与陇西割据势力薛仁杲作战阵亡的将士所建,昭仁即表彰勇士戎阵杀身成仁之意。寺内现存有“豳州昭仁寺碑”一通,唐谏议大夫骑都尉朱子奢撰文,传为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手书,碑文3500余字,记载了浅水原大战的经过及寺院规模,书法秀丽遒劲,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之珍品。其大雄宝殿为唐代建筑典范,面阔三间,砖木结构,殿内无一立柱和通架大梁,采用八卦悬顶式,九梁十八担架叠拱起,民间俗称“一担挑八角”,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

16日上午,采风团来到彬县,在县书协主席白冰封、秘书长刘煜陪同下参观唐大佛古寺、宋开元古寺、北朝水帘洞等遗存古迹。其中大佛寺主佛阿弥陀佛倚崖居中,高20米,造形肃穆端庄,雄伟传神。两边洞窟中残存的一批精美的摩崖石刻再一次震撼了各位学员,大家纷纷拿出速写本,对壁临摹。

下午,采风团来到陕西段最后一站咸阳清渭楼美术博物馆。清渭楼是古都咸阳兴衰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标志性建筑,始建于秦代,名曰咸阳东楼,汉唐时期更名为“秦楼”、“咸阳楼”。北宋景佑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诗人黄孝先重修咸阳楼,更名为“清渭楼”。往事越千年。清渭楼历经沧桑,迭有兴废,以至曾经破败不堪,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著名收藏家郭峰夫妇投入巨资,恢复清渭楼与建设美术馆融为一体,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成了目前西部最大民办公益性美术博物馆清渭楼秦峰美术馆。

在郑双权副馆长的陪同下,王犇院长带领学员们参观了包括古代、近现代、当代多位名家的馆藏佳作,并特地走到西安画院老院长王西京年青时期创作的《千古功臣》前,为学员们仔细讲解了王主席当年创作此幅作品的情景,为大家分析构图、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传授学员们现实主意历史题材创作的方法,号召大家向大师、向老画家学习。

参观完清渭楼美术博物馆后,王犇院长对此次“丝路文明”采风团陕西段采风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学员们不辞舟车劳顿,每到一处都充满艺术激情的态度,也期盼借助国家艺术基金这个项目,加强与学员们所在的兄弟单位的联谊,特别是外省外市的学员,希望把问候与祝福带回,期望与学员所在的四川、青海、甘肃、辽宁等省艺术机构交流办展。

短短7天时间,学员们走完了陕西境内最能代表汉唐文化的遗迹,每个人都被强盛、繁华、绚丽的汉唐风貌所震撼,被三秦大地历史之博大、景色之壮美、人民之淳朴而感动,学员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秋雨瑟瑟的渭河边,大家依依惜别,并期盼着11月7日-11月21日的丝路考察第二段——甘肃平凉、兰州、河西走廊、敦煌的考察与再相聚,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