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影响陕西文化的十件大事
2006年,是我省文化建设重要的一年,文化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发生的大事岂止十件、二十件,而我们在此只能遴选其中部分,盘点精彩,期待辉煌。2007,我们用文化开启春天。
一、《迟开的玫瑰》荣膺十大精品剧目榜首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演的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在“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一举夺魁,荣膺十大精品剧目榜首,实现了我省在该项目评选中零的突破,成就了我省文艺事业新的辉煌,为陕西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 《迟》剧自搬上舞台以来,至今演出已逾400场,曾在北京、辽宁、贵州、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巡演,先后有70多所大专院校组织观看,并被陕西、甘肃、山西、宁夏、江苏等省(市)十余家剧团、多个剧种移植演出逾千场。该剧先后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进步奖”金奖、第十一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大奖,已成为我省当之无愧的优秀品牌和文化名片。
二、我省农民看上高清晰度的数字电影 在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施的5年中,我省制定完善了各项配套政策,建立了稳定扎实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探索了一条符合省情的农村电影发展之路。2005年全省有88个县区实现了“2131工程”目标,被国家授予“‘十五’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省”。2006年初国家把我省作为“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唯一一个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综合试点省,首期拨付2433万元的数字放映设备和资金启动试点工作,延安、咸阳两市作为首批试点地区。2006年8月底令全省广大农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在革命圣地延安拉开序幕,广大老区群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高清晰度的数字电影《英雄》和《任长霞》。之后,咸阳市的农民群众也看上了数字电影。截至2006年12月初,延安、咸阳两试点地区共完成数字电影放映29842场次,观看人次达1360万人次。今年这项工作将在全省所有市县全面推开。
三、“中印友好年·陕西文化周”在印度成功举办 2006年9月25日,“中印友好年·陕西文化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拉开帷幕。首场演出——展现中国古代盛唐风采的大型文艺演出《仿唐乐舞》向印度观众再现了1000多年前中国盛唐乐舞的辉煌,深受当地观众喜爱,每个节目都博得无数次掌声。这是陕西首次在境外举办“陕西文化周”。在文化周里,除了演出《仿唐乐舞》,还在印度国家美术院展厅举行“兵马俑故乡风物展”,展出5天,内容包括四部分:120余幅精彩摄影作品,反映陕西的人文地理、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状况;150余件民间艺术品及文物复制品实物;4名陕西省民间艺人现场演示;包括皮影、剪纸及马勺脸谱、泥塑现场绘制;滚动播放真实直观反映陕西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现状的30分钟影像。这个充满陕西地域特色的展览吸引了新德里各阶层观众,他们对这里展览的每一件展品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使人们真实感受到了陕西民间艺术的无限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巨大潜力。“陕西文化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中印友好做了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四、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活动高潮迭起 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省各地都举行了歌咏赛、书画展、图片展等系列活动,使纪念活动高潮迭起。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军区政治部共同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音乐会——《永远的丰碑》是我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2006年10月21日晚在西安人民大厦礼堂隆重举行。省上领导、省直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负责同志、老红军、离退休老同志和我省各界群众代表1000余人现场观看演出。晚会演出在陕西电视台卫视频道现场直播。 2006年10月28日,由文化部组织的“文化共享长征行”全国大会师暨总结表彰大会在延安举行。此项活动自2006年5月16日在江西省于都县拉开帷幕,前后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甘肃、宁夏、陕西、湖北、河南、青海15个省区市,在各地掀起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高潮。
五、陕西地方戏曲全面亮相央视 “中央电视台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2006年8月28日至9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免费提供7个整天时间的所有时段,集中播出17台剧(节)目、2部戏曲电影和6个戏曲采风专题片等。从而集中展示包括秦腔、眉户、碗碗腔、商洛花鼓、京剧、歌剧等主要戏剧种类的经典剧目;展示包括华阴老腔、弦板腔、汉调二黄、华县皮影、合阳线戏、陕北说书和西安鼓乐等原汁原味的陕西地方小戏原生态艺术的无穷魅力。其中,有久演不衰的秦腔优秀传统剧目,如《火焰驹》、《三滴血》、《周仁》等,有优秀的秦腔新编历史剧,如《千古一帝》、《杜甫》等;有新创作的剧目,如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谷雨》等;有歌剧《张骞》、京剧《雷雨》以及秦腔交响音乐会、主题晚会、折子戏专场等。这是一次陕西地方剧种的大荟萃,是秦腔优秀传统剧目和陕西地方戏曲代表剧目的一次大展演,更是陕西近年来戏曲舞台创作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是陕西艺术多年来在央视的第一次集中亮相。
六、话剧《白鹿原》火爆北京和西安 根据我省著名作家陈忠实同名小说《白鹿原》改编的话剧《白鹿原》,2006年5月至7月在北京演出29场,场场爆满。来自西安市灞桥区秦腔自乐班和华阴市老腔剧团的民间艺人,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演员濮存昕、宋丹丹、郭达等,一起在舞台上再现了白鹿原上50来年的风雨故事。话剧《白鹿原》为了突出陕西农村特色,保留原生态的演出,一改往日的京腔京韵,全部演员一律用陕西话表演,其中穿插我省的秦腔和老腔唱段,这些唱段完全由我省的民间艺人演出,用以烘托当时当地剧中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从白鹿原上各个村镇的自乐班中选出了13名优秀的农民戏迷,在整部话剧中,他们与陕西电视台“秦之声”决赛总冠军高亚玲一起完成了6段凄婉、悲怆的秦腔唱腔,充分向首都观众展示了我省秦腔的魅力。2006年7月中旬,话剧《白鹿原》在西安连演数场,同样一票难求。
七、贾平凹小说《秦腔》获首届“红楼梦奖” 由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主办的首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于2006年7月27日在香港揭晓,内地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其长篇新著《秦腔》获得这一奖项。 “作家通过表现陕西地方戏曲‘秦腔’的衰落,写出了中国当代乡土文化、民间伦理、经济关系的剧变。全书充满想象力,通俗中见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厚,代表了中国长篇小说的重要突破。”首届“红楼梦奖”终审委员会主席王德威这样向传媒介绍《秦腔》获奖的理由。入围首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的作品为2004年、2005年度世界各地出版、8万字以上的华文长篇小说。经过严格筛选,《水乳大地》(范稳)、《天工开物·栩栩如真》(董启章)、《沉默之门》(宁肯)、《海神家族》(陈玉慧)、《圣天门口》(刘醒龙)、《藏獒》(杨志军)、《秦腔》(贾平凹)7部由海峡两岸及香港作家创作的长篇力作进入了决赛。
八、陕北民歌大赛 经过了8个月的酝酿和选拔,“陕北民歌大赛”2006年4月在西安决出胜负,推出、奖励了“十大陕北民歌手”,同时还颁发了“陕北民歌演唱特别贡献奖”、“陕北民歌演唱新苗奖”、“优秀民歌手奖”等。 作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陕北民歌比赛,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自下而上、重在参与的方式,吸引普通百姓参与。比赛共设榆林、延安、西安三个分赛区,组织了年龄从6岁到80多岁的数千名选手参赛。经过数千人的海选,有27名选手进入总决赛,经过总决赛雒胜军、雒翠莲、韩军、王小怡、李光明、王建宁、白明理、王世清、雒洁、贺斌等10人荣膺“十大陕北民歌手”。大赛还授予贺玉堂、王向荣“陕北民歌演唱特别贡献奖”牞王磊磊、韩婷婷、薛涵梦获得“陕北民歌新苗奖”。本次陕北民歌大赛为陕北民歌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参赛曲目充满了黄土气息,具有浓厚的原生态和原创色彩。这次大赛无论是参赛人数、比赛规模还是演唱水平等均创下历史新高。
九、纪念赵望云百年诞辰其子女将父遗作351幅捐赠国家 2006年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中国画画家、长安画派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赵望云先生百年诞辰,赵望云先生的子女赵桂秋、赵桂敏、赵振霄、赵振川、赵季平、赵振武、赵振陆、赵保平等人用捐赠其遗作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的方式纪念赵望云先生。面对画家子女的大义之举,中国美术馆特以捐赠作品为主体,2006年9月初在京隆重举办“纪念赵望云百年诞辰暨捐赠作品展”,以回顾画家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艺术创作成果。赵望云子女捐赠的351幅父亲的代表作,为国家艺术宝库增添了具有珍贵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的丰厚珍藏。能够在画家辞世30年后获得这批宝贵的捐赠,是国家、民族乃至广大观众的幸事,也是中国美术馆的荣耀。2006年12月18日,我省隆重召开了纪念赵望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十、全省百县千场农村文艺调演 全省百县千场农村文艺调演2006年12月在西安举行。本次调演活动从2006年5月中旬启动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全省101个涉农县及县级市、区开展了赴农村演出活动,演出节目111台,1278场;西安、渭南、铜川等10个市分会场共组织了演出44台(场)。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参加省会西安调演的节目有88个,其中53个参演节目,35个参评节目,包括小戏、小品、曲艺、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等多个艺术品种,以获奖的节目和近年我省在全国大赛中获奖的农村题材优秀节目同台演出,来展示我省农村文艺的新成果。演出除评出优秀节目外,还同时举办农村文艺题材的小戏、小品剧本的评奖活动。我省举办的这次农村文艺调演,无论从规模、时间,参与人数、节目内容和形式来看,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