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艺术品市场的十大热点事件
一、当代艺术品海外高价成交,带动内地当代艺术品行情走强。
今年国内当代艺术品行情明显走强,价位上涨迅猛,这与3月底纽约苏富比春拍“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一炮打响有很大关系。据了解,3月31日,张晓刚的《同志120号》以97.9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09.79 元)惊人高价拍出,对内地艺术品市场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受此带动,随后的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春拍油画专场皆突破亿元大关,许多画家都创出了个人拍卖新纪录。
二、傅抱石《雨花台颂》创出单幅书画拍卖天价,但其所属权遭质疑
今年北京嘉信秋季拍卖会上,傅抱石巨幅山水画《雨花台颂》的来路受到大师之子傅二石的质疑,在拍品所有权上引发争议。但因在拍卖前无法提供有力的法律凭证,最终以4620万元的中国书画单幅天价顺利拍出。傅二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更关心的不是画的价格,而是它的来源。”傅二石认为,该拍品是江苏国画院的旧藏,不该出现在拍场上!但拍卖方北京嘉信拍卖公司认为,质疑方不能提供国家收藏机构曾藏有该画的记录,不能提供丢失该画的报案记载,因此不能证明江苏省国画院对拍卖的《雨花台颂》具有所有权,缺少足以否定委托人委托权的合法证据,难以将其撤拍。
三、徐悲鸿油画屡创天价,尽显大师地位,逐步缩短与世界名画距离。
今年海内外市场均刮起了“徐悲鸿旋风”,在6月份的北京翰海春拍中,一件从海外征集的徐悲鸿《愚公移山》以3300万元创造了国内油画拍卖天价。在 11月26日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他的另一张名画《奴隶与狮》闪亮登场,以5711.28万元再度刷新改写纪录。为中国油画家赢得了尊重,在收藏界引起极大关注。
四、蔡铭超1.16亿港币竞得明代佛像,掀起国内佛像热。
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72.5厘米高的“大明永乐年施”铭款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以1.16亿港元被内地藏家蔡铭超竞得。这一成交价格立即引起国内佛像收藏热,受此影响,北京翰海和匡时两家拍卖公司都推出了古代佛像文物拍卖专场并取得不错的拍卖价格。
五、中国书画整体低迷,当代书画人为炒作现象突出。
中国书画自去年秋拍出现调整势头后,全年没有出现转暖的迹象。春拍中许多公司依旧成交低迷,流拍严重,人气明显低于往年,市场陷入调整的基调。已往的100%成交不见了踪影,只有少数公司尚能达到80%左右的成交率,多数在60-70%附近徘徊,有些成交甚至不及半数。而且从已结束的成交可明显看出,高价位难以轻易再现。同时市场人为炒作气氛较为浓厚,自拉自抬、自唱自买的屡见不鲜。业内人士认为,书画行情要真正转暖走强还需一定时间,市场人气和拍品质地都有待较大的复苏和提高。
六、瓷器古董拍卖缺少顶级重器,鲜有天价。
2006年,内地瓷器古董拍卖价格总体上处于低位徘徊,无论从成交量、成交率及竞买人气上,均无法同油画和中国书画这两个品种抗衡比拼。全年内地能突破亿元大关的瓷器专场屈指可数,而且很多瓷器拍卖专场的成交率还不到60%。
七、观音堂画廊一条街开街,画博会海外画廊唱主角。
国内第一条画廊一条街——观音堂文化大道2006年6月在北京朝阳区王四营正式开街,标志着内地画廊业开始走向成熟。画廊一条街的出现,无疑将促进画廊这个艺术品一级市场日趋活跃。2006年4月,“2006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在北京国贸中心开幕,在一万米展厅内汇集了17个国家和地区99家画廊的4000多件高档艺术品,可以说,画廊街的开街和画博会的召开在2006年为国内画廊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
八、艺术品打假形势依然严峻,史国良、吴冠中“打假”引人瞩目。
2006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相继发生了多起打假事件。今年7月画家史国良发现北京传是拍卖公司准备上拍他的作品,两件是伪作,他立即通知拍卖方要求撤拍,但拍卖公司拒之不理,假画依然出现在拍卖预展。最后史国良将该公司告上法庭,北京第二中院受理此案,11月史国良胜诉。8月,吴冠中通过朋友寄来的图录得知,北京一家公司将在9月17日举办“吴冠中作品专场拍卖”,但其中的21幅素写、1件油画、1件水粉、1件水彩画竟无一真迹。8月28日吴冠中致电该公司,称即将拍卖的专场画作不是他的真迹,全是赝品,要求撤拍。出于对画家的尊重和为了维护公司的信誉,该公司决定立即终止这场拍卖会。这充分暴露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诸多弊端,诚信危机确实已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九、海外拍卖巨头加大宣传攻势,继续抢占内地市场。
2006年,国际拍卖巨头如佳士得、苏富比继续以往的宣传攻势,在内地的预展吸引了藏家的眼球,有实力的买家对海外拍卖业的高端拍品更加青睐。面对海外拍卖业的挤压及国内激烈的竞争,国内有实力的大公司也开始纷纷效仿到海外及国内举办拍卖巡展。
十、刘小东《三峡新移民》高价成交引发争议,当代艺术品能走多远令人困惑
当代艺术品在2006年走出了火爆的行情,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在北京拍出了2200万元的天价,张晓刚的《天安门》、陈丹青的《街头剧院》也拍出了1912.24万元和1217.34万元。当代艺术品屡破千万大关固然令人可喜,但仅仅一年之内价格出现如此飙升,许多人对此颇感困惑与微词。这样的价格是否合理?当代艺术是否存在较大的泡沫成份?其是否正在经历中国书画前几年恶炒的覆辙?在媒体上出现了一些质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