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工程精品赏析·系列之十九——刘忠《汉长安城遗址保护》

2017-05-23 16:33:27 djx526 230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是结合西安比较优势和实际的问题,着眼长远发展,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画作以中国画的形式,展现了汉长安城遗址的远景规划、整体格局和历史环境风貌,宣传美丽西安新形象。

 image001.jpg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刘忠

 

创作感言

我的汉长安城遗址情结

2016年,作为西安中国画院院聘画家十分荣幸地接过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这一重大题材的国画作品创作工程。

文物遗址这一题材是最难画,最难处理的,没有可以描述的对象,或者说描述的对象不够立体具象,例如,我们画山水,有山石、有溪流、有小桥、有人家等等,是可以直接描述的,而文物遗址一般都是低矮的土包,埋在地下清理出的平面场地,不好表现,所以在接手这一题材时,我先到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进行调研,问遗址在他们心目中是什么概念,或者说是怎样一个画面。保管所的张亚平先生听到我的问话之后,微笑着说:我不说,你跟我走。就这样,我和张先生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足足转了大半天,大多都是发掘现场的展示,有地表上的,也有地表下的,最大最高的遗址是未央宫前殿.当时的想法就是以未央前殿遗址区为主要描述对象来加以具体的表现,随着张先生的讲解,原来只有一些考古现场和城中村的想法逐渐更改。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上,向北瞭望一片苍茫,遗址区内原生态的现状和周围屹立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更加广袤,烟林错落,气象万千,尽显大汉华章。张先生介绍汉长安城整个遗址保护区范围75平方公里,汉长安城城墙以内36平方公里,而现在,展示在世人面前,考古、发掘过的仅为6平方公里。这时我的想法,就是以未央宫前殿为主体,展示出整个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壮大宏伟的场面。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对于汉长安城遗址的了解,仅去一次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把这张作品创作好,我先后去了五六次之多。开车在遗址区漫游,体会她的博大和恢弘,步行观察遗址的保护状态,静静地写生,摄影记录等等。

汉城湖修建在汉长安城的护城河上,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我们普通市民能够参与其中,享受遗址带来的文化盛宴.雄伟的大风阁,仿造汉代建制,威武的汉武大帝雕塑,清澈的流水,休闲的游客,这些都在逐渐地修正着我的构思,完善着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创作的构图。

以上的参考只是完成了整个作品构成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场景的再现,那只是一张完美的写生,没有对汉长安城遗址和保护工作的升华,没有上升到创作的层面,就谈不上创作初心的表达,也谈不上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表达。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我在大雁塔保管所工作已有二十余年,2015年,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等全省七处文保单位成功入选“长安. 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我全程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对国保文物和世界遗产有着自己的认知,就是如何对世界遗产进行展示,让其参与到我们日常的文化生活之中,如何让世界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给予我们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滋生我们对优秀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优秀文化的记录和传承。在这样的主导思想下,我把整个创作构图在画面上分三部分依次展开分别描述,一是对汉长安城部分宫殿建筑的复原,汉长安城遗址对于许多人来说,看不懂,认为展示在面前的无非就是残砖烂瓦,大小不一的土堆。所以为了增加观者的认知感,我用一部分画面来复原汉代长安城曾有的建筑风貌,也就是告诉大家,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中国城市的优秀和精美。二是展示现在遗址区的真实风貌,空旷的场景,高高的遗址堆,保护性的建筑设施,以未央宫前殿遗址为中心,向四周散开,直到远远的渭水北原,此景不但描绘出遗产区的古老、空旷、恢弘,体现文保工作者独有寂寞和艰苦的工作环境。而且还表达出汉长安城的地理位置。三是以汉武大帝雕塑为主要表现对象,勾勒出遗址保护下优美的环境,对于人们生活休闲所作出的贡献,以大风阁点仿汉代建筑来呼应汉代城市,以城市楼群点出汉长安城遗址和西安城市之间的关系,表达出两千来年西安城市发展的传承脉络;尤其是汉武帝塑像表达出的横扫八方的大汉雄风,更能够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image007.jpg


创作一幅大型作品,除了素材上的准备之外、还应该有场地、时间、和精神层面的准备。这次大型创作作品,高两米多、宽五米多,一般的画室不足以承载这麽大的创作,感谢华丹画廊的老总黄力先生给予了无私帮助,场地问题得以解决。在进入创作以后,人往往会进入一种亢奋的状态,保持这种状态的延续需要整段的时间作为保证,精神上的准备是最关键的,精神准备就是要不断的调整自己,使之将最好的状态用在创作之中,做到精神饱满,气力充沛。在真正进入创作时,充分发挥自己内在的潜意识,就是将自己所想的东西先在宣纸上做出表现,然后再逐渐的深入,有些地方争取一气呵成,有些地方则要仔细推敲.我个人认为一幅作品的成功,首先在于创作前的准备,怎么画、画什么、如何构图、如何落笔等等。等到真正进入落笔时考虑的只有怎么用笔墨去表现画面的构成和心中的构思。有的只是对于创作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用传统的笔墨语言再现汉长安城遗址的恢弘和保护工作者的艰辛与伟大。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作品是一张长5米,宽2 米的大型创作,大尺寸的创作是为了能够体现出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帝国的强盛,同时,也是为了表现汉长安城遗址的宏大场面。申遗时,听到北京的一位专家说:“没想到西安市能够将整个汉长安城遗址完整的保存下来,西安市政府和人民为之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所以这里大尺寸的创作,也是为西安市历届政府和市民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作出的历史性功绩的一种呕歌。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这次重大题材的创作,对于画家参与社会活动,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画家运用笔墨通过画面来表达个人的内心感受,是比较具体的,每一个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一片土地,一份热情。而这次重大题材的创作,完全摈弃了画家原有的内心世界,以命题的方式完成一件不熟悉的、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作品,难度很大,需要丰富的艺术经历和自信的艺术功底,需要不断的充实完善,和不断的自我创新。重大题材内容覆盖极广,有改革开放的成果,有祖国新世纪的建设,有山川秀美,有历史文物,革命人物,也有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等等题材,内容博大深厚。在创作过程中,既能锻炼画家,促进画家的成长与进步,又能让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体会重大题材带来的各方面优秀的文化,让这种优秀文化根植于画家心中,增强画家的民族认同感和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这次参加重大题材的创作,对于我来说十分光荣,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创作,而是一次集大成锻炼,在创作中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高的认识与认知,更加坚信了祖国的伟大,民族的伟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对于西安市美协和西安市国画院组织的这次重大题材的创作,即是任务而又包含着良苦用心。最后我能说的就是,感谢西安市美协和西安中国画院给予广大美术工作者的这次机会,感恩自己能够接受这次创作并竭尽全力。

                          

                              刘 忠

                          2017年3月30日

                          于西安大雁塔院内

 

作者简介

image015.jpg


刘忠   1971年生于陕西富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从著名山水画家杨建兮教授主攻山水。

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画家、雁塔题名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长安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

2008年作品《溪水流过知有家》入选中国西安、韩国庆州艺术展,并被收录入作品集。

2008年11月作品《幽壑深居》入选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2009年作品《深山古刹》入选首届陕西佛教文化写经书画展作品集。

2009年出版有《刘忠作品集》。

2010年5月作品《秦岭秋赋》入选由陕西省政府举办的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68周年。

2010年作品《秦岭秋赋》及本人艺术简历被收入“中国艺术投资行情”陕西卷。

2013年在西安湘子庙街70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秀岭-终南》刘忠山水作品集。

2013年作品《终南隐士》参加北京长城画展并获金奖。

2015年与蔡家励、陈联喜等八人在西安亮宝楼小品展。

2016年参与西安市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创作巨型作品《汉长安城遗址新赋》。

2016年10月,在大雁塔院内组织举办并参加”雁塔题名”书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