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工程精品赏析·系列之十四 ——刘畅《世园新貌》
西安地铁建设与灞河之滨世园新貌,西安地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西安实践,对西安市政建设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位于灞河之滨的西安世园会,地铁横贯左右,是真正“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的体现。画作采用全景式构图,传统工笔勾填设色的技法,清淡明丽的主色调,以长安塔为中心,表现了灞河之滨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创作感悟
这是一个表现古城西安在新时代的面貌的题材,既要传达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又要表现现代文化影响下,城市建设上的创新风貌。
灞河之滨位于西安市城东,西临浐水,东接骊山,东南为白鹿塬,北面为渭河平川。碧水蓝天,自然风光怡人,两岸灞柳依依。唐时就有送客到此,折柳相送的文化传统。2011年,西安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的理念建成这座现代化的园林,河中岛上造银白色长安塔。塔的造型既有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特色,又是由现代建筑元素的金属构件组成。使唐风唐韵在新的时代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成为古城新的地标性建筑。2016年11月,城市地铁3号线开通,加强了这一现代园林与都市的融合,践行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人们能够更方便的到自然园林中感受新都市生活。
这个题材表现的是西安都市新貌,我在创作之初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作为创作主体。以长安塔为中心,主题是表现灞河之滨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采用传统工笔勾填设色的技法,清淡明丽的颜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全景式构图,前景是西安市花“石榴花”,将视线引入画面,盛夏时节灞河之滨花团锦簇,荷叶层层似绿浪萦绕塔周,荷花淡雅婀娜,风姿绰约。广运潭桥、自然馆、科技馆、长安塔、水龙雕塑、椰风水岸建筑群与远处的欧式建筑景观层层渐远,相互呼应。地铁三号线从园中经过,既是园中一处靓丽的景色,同时坐在车中的乘客也有“人在画中游”的体验。
初稿的形成是在2016年的六月初,当时地铁线路还没有开通,从城南到世博园大概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为了实现更好的构图,我先后画了好多草图,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到园中去写生,收集素材。由于七八月是西安天气最热的时候,中午很难继续画。我常是早上天不亮就出发,清晨到河畔刚好看到初晨新放的荷花,如美人婷婷玉立映衬着银色的长安塔,这种感觉启发了我把荷花作为创作内容之一。
线稿由小到大,较为完整细致的有三稿,经过反复修改和琢磨,线搞确定是在十月底。十一月初始进行白描勾线。这个题材是全景式的,所以我选择了以丈六尺寸的工笔方式表现。追求作品的立意美,画面元素美,画面效果美。表现都市环境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喧哗都市人们可以在此休养身心放松心情,享受美丽的古城带来的幸福。作品制作到完成历时两个半月,设色布置上返复从整体到局部的调整,最后呈现了这样的效果。
画面经营位置上学习了古代绘画的构图方式,遵从传统的绘画技法,单纯的色彩中求变化,干净的色彩让画面更宁静,褪去浮躁,更感到舒适自然
这次创作也是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为自己创作大幅作品积累了经验,不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技法上有了很多新的尝试,能够更好的把握画面的整体,从大处着眼。作为创作队伍中的年轻画家,创作评审会上各位老师给了我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的个人能力的了更大的进步。能够参加这次创作工程感到非常容幸。
题拔文字
灞河之滨 世园今貌
丙申盛夏,余于古长安灞河之滨世园之畔,见地铁临园而过,而园内一派“绿柳扶风,花地水天云渺”之生生气象,水中之荷亭亭如玉,婀娜多姿,石榴花开繁盛,与绿叶层层掩映,生机盎然。又尝“广运泛舟观晓月,长安登塔览终南,”见一幅大水大绿之蓝图,花团锦簇,令人眼花缭乱,精神为之振奋。时天朗气清,而游人如织,拍照取景,纵落日西悬,尚流连忘返。昔“灞柳惜别”“城村割据”之颓废一扫而空,而今代之以创意自然,人文山水,美丽西安,生态宜居之地。古城长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如今更添文化新名片。余感于八水润西安、地铁建设之城市精神新貌,喜见于世园草木繁茂,诗意栖居之景,绘长安塔、石榴花、荷塘绿柳,水鸟栖居、城市地铁尽于画卷之上,意状“花红树翠鸟鸣之景,繁花玉楼掩映之境。”尽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之新形象,是以记。丙申完成于长安城南西安中国画院刘畅画并题记。
作者简介
刘畅,字安颐,1989年生于黑龙江,现居西安。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从李鸿照先生,同年考入西安中国画院工作。现为西安中国画院专职画家,终南印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