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工程精品赏析·系列之八——戴信军《于右任》

2017-03-07 12:17:42 djx526 80

image001.jpg

《于右任》木刻140x90cm

 image002.jpg

木刻原版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1929年始,从事历代草书之研究,1932年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画作以木刻传统手法,以于右任为主休,于六十多个大小人物中,穿插近百个于体书法字,立体地再现了忠诚的爱国主义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书圣的艺术魅力。字画交织,阴阳转换,黑白艺术语言简洁单纯。最终尺寸为190*90cm。


创作感悟

《于右任》木刻创作的理念与感悟

于右任是一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书法草圣,又是追随孙中山国民革命的元老。他是三原人,我家巷口便是他的西关故居。我曾在于右任创办的西关民治中学读书。九十年代末,我创作了木刻《于右任》。由于当时资料的欠缺,在没有《望故乡》这首诗词原印件的情况下,以集于体草书之法,完成了于翁与台湾人民渴盼祖国统一的画面。将这首感染了自己的诗词与绘画结合,形式以台湾岛为元素,阴阳互补,刀法以表现性为主。多年后,重看这幅作品,仍感未完全表达出于右任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image003.jpg


第一稿

2016年,西安文脉工程二期选题中,于右任又触动我心底创作欲望,想将这幅木刻重新加工丰富后放大。由于原木刻构思局限于台湾土著人群体等,又重新构思画了于右任大海边眺望故乡的情景,以大海为情感寄托,扶杖遥望大陆。终因未突破而搁置,陷入了创作的空白。

image004.jpg


第二稿


 image005.jpg

在艺委会专家的建议下,我又调整了创作理念,围绕于翁一生经历,试图以新的视觉,走出去,全方位了解于右任。阅读有关书籍图片,到于翁家乡三原于右任纪念馆查询资料,访问原馆长及有关研究人员,记录拍照研究,将零散的片段逐渐复原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从躯壳到灵与肉,对于右任终生有了较深切的认知与感悟,艰难地进入第三稿创作中。

 image006.jpg


《于右任》修改后草图

 image007.jpg


正在刻制

首先总结前两稿的得失,抛弃与坚守。对一稿的形式保留最初鲜活的情感东西,改变群体人物对象,将语言纯粹精炼集中,打破时空比例透视,以平面分割、黄金比例,使构成组合趋于合理自然,尊重历史,再现历史,艺术地去处理各组人物生命历程中精彩的瞬间。主体于右任基本保留第一稿的正面人物形象,但不局限于某一副历史照,而是潜藏在作者对于老的热爱及理想中,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一个符号式的象征。其他各组人物,如1912年元月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右任受任交通次长,改革邮政,创始中国火车夜行;1918年8月9日,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抗击北洋军阀;1926年受李大钊之约,赴苏邀请冯玉祥回国参加北伐,9月17日五原誓师,于右任为国民革命联军副总司令;参加刘伯坚、王叔振三原共产党人的婚礼,合影中有冯玉祥、邓小平、吉鸿昌等;于右任考察选择农专校址;1938年在武汉成立“民族诗坛”,动员文艺界“以笔为枪,直戳日寇胸膛”。支持国共谈判;创制《标准草书》;1962年1月24日夜不成寐,黎明时写出期盼祖国一统,震撼民族的遗歌;1910年创立《民立报》,公开宣传革命言论。毛泽东从《民立报》上知道了主编于右任。受周恩来、朱德之邀,于右任题签了《新华日报》…….围绕于右任主像周围,似一串串珍珠,在遥远的历史风云中闪烁,构成一副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精神,既衬托出主体的伟大,又丰富了主体的精神内涵,使众多历史人物还原到那个特殊的岁月,六十多个大小人物中,穿插近百个于体书法字,立体地再现了忠诚的爱国主义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书圣的艺术魅力。字画交织,阴阳转换,黑白艺术语言简洁单纯。木刻刀法表现的力量感,完善丰富了细节,深化了这一传统木刻语言。如果时间再充足一些,画面视觉张力和精神品位及各组小人物会更耐读。

 image008.jpg


《于右任》黑白稿

重大历史人物题材,关键在于真实准确地把握当时特定环境下的具体人物形象的独特个性,不是生搬翻制图片,而是以艺术化的手法,挖掘历史中本真的东西,符合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


作者简介

戴信军(代信军),陕西三原人,祖籍蓝田。1975年毕业于陕西省艺术学院,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83年赴浙江美术学院深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特聘画家、黄土画派画家、汉风书画院副院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